苏州餐饮物联网正式全面招商前50名入驻商家赠送企业广告三个月。
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中国餐饮:风云激荡危机并存的四十年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3-02-16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323
   餐饮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。
 
  近几十年来,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饮品牌拔地而起,有的企业激流勇进,扶摇直上;有的企业不敌风浪,黯然退场。
 
  餐饮市场竞争越发激烈:存量厮杀、成本高昂、利润走低、新技术新渠道冲击、消费需求日新月异……
 
  本文将通过梳理餐饮行业发展脉络,解析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经营模式,给从业者们一个全局视角,洞察餐饮业未来十年新突破点。
 
  01四个十年,风云激荡
 
  第一个10年(1978—1988):需求复苏的10年
 
  1978年全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不足12万个,员工104.4万人,全国人均年餐饮消费5.69元。
 
  1979年,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家合资旅游饭店:北京建国饭店。
 
  1980年9月30日,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——悦宾饭馆创建,引发轰动。
 
  1987年11月,中国第一家洋快餐“肯德基”在北京前门开业。
 
  1988年,北京第一家私营粤菜馆阿静粤菜开张,随后粤菜在全国日益兴盛,粤菜师傅工资在当时开到“天价”。
 
  这10年,中国餐饮解除了政策束缚,个体兴起。
 
  第二个10年(1989—2000):“搞关系”的10年
 
  1990年10月8日,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。此后,吉野家、必胜客、星巴克等外资和国际品牌也相继进入中国。
 
  1990年,潘宇海在东莞长安创办真功夫,紧接着陶然居、海底捞、眉州东坡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本土餐饮企业诞生。
 
  1999年,孟凯夫妇将湘鄂情开到了北京,赶上了高端餐饮的历史机遇:“跑步钱进”爆发的前夜。
 
  2000年,张兰拿出6000万元全部身家,在北京创立俏江南。
 
  这10年,全国人民“搞关系”,“面子”与“排场”,成为餐饮主流消费观念。
 
  豪华装修成为吸睛点。
 
  第三个10年(2000—2008):回归理性的10年
 
  2001年1月8日,第一家华莱士餐厅诞生。
 
  2004年底,小肥羊成立了加盟连锁服务中心,将加盟连锁店的服务标准化,一跃成为中国本土餐饮业的老大。
 
  2006年,俏江南号称总投资超过3亿元的兰会所成立,高端餐饮品牌进入黄金发展期。
 
  2007年,全聚德在深交所挂牌上市。旗下共拥有9家直营店,61家特许加盟店。
 
  这10年,以“真功夫”为代表的新型中餐品牌,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餐饮的需求逐渐回归理性,开始从“面子经济”回归到“吃”的本义。
 
  第四个10年(2009—2019):追求多元的10年
 
  2010年,餐饮业进入互联网纪元,同年美团成立。
 
  2011年3月,饿了么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投资。
 
  美团和饿了么互联网餐饮双足鼎立的格局。
 
  2012年12月,中央八项规定遏制了餐饮领域的奢华消费,高端餐饮一片哀嚎,关店停业者无数。
 
  大型餐饮酒楼被拉下神坛。
 
  大众餐饮消费走到前台。
 
  最为诡异的是——
 
  2013年4月,西少爷一炮而红。
 
  “雕爷牛腩”首店开张。
 
  伏牛堂米粉”首店开张。
 
  “叫个鸭子”首店开张。
 
  “蛙来哒”成为餐饮单品模式创新者和品类冠军。
 
  2018年底“太二酸菜鱼”门店已经达到65家。
 
  至此,单品餐饮爆发式增长,一道菜开火一家餐厅成为餐饮品类赛道上的新常态。
 
  2018年9月26日,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,市值近1000亿港币,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饮企业。
 
  同年,正新鸡排全球门店总数突破16000家。华莱士遍布20多个省市,拥有12000家门店、10万名员工。中国连锁品牌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艰苦奋斗,不仅活了下来,而且有声有色。
 
  这10年,中国餐饮进入了互联网时代,高端餐饮彻底垮台,社会餐饮成为主流,细分品类逐渐出现行业巨头,逐渐形成了多元化餐饮市场。
 
  02生死考验,危机并存
 
  2019年底,谁也没有想到的是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,给全国的餐饮企业带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生死考验。
 
  2020年,中国餐饮市场总额跌入4万亿以内,下降幅度达到了14.9%。
 
  2021年关店率更是达到60.9%。
 
  有人已经在打折融资,只求“保命”。
 
  但同时,有一家企业的表现让人惊喜:火锅界黑马巴奴逆势扩张、排队火爆的景象,被行业定义为餐饮界的“巴奴现象”。
 
  为什么?因为它真正回归到产品。
 
  用户真实的评价:巴奴真正的闪光点是毛肚和菌汤。
 
  “产品主义”开始流行!
 
  巴奴扛起了“产品主义”大旗,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产品战略层面:挖掘好产品、策划好产品、包装好产品、呈现好产品。
 
  有主打产品,有产品战略的餐饮店正在成为新宠。
 
  2014年,西贝的贾国龙提出“好吃战略”,味道才是硬道理,消费者最终是为了满足味蕾,这些是定位、品牌达不到的。只有味道好,顾客才会认可。
 
  “好吃战略”,本质是就是产品战略。
 
  2015年创办的太二酸菜鱼,把自己定位为一家“纯吃饭”的门店,菜单结构极为简单,只有一种口味,顾客不能选择鱼的种类、鱼的大小,甚至不能选择辣度。不拼桌、不加位、限量供应——“老老实实吃饭就够了,别搞这么多花样!”
 
  牢记:“战略的核心不是抢别人,而是守自己,大家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,各归各位。”话糙理不糙,明确产品战略,聚焦目标赛道,做好核心产品,是众多细分餐饮品牌在激烈市场的新突破点。
 
  03寒冬消散,新的机遇
 
  对餐饮人而言,这三年的疫情让经营陷入极度险境。
 
  “乙类乙管”又让餐饮业主看到希望。
 
  反复经历了多个寒冬以后,餐饮业可以说迎来了暖春的曙光。
 
  可以这样预测——
 
  1.中式餐饮市场空间广阔,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。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市场,外出就餐的比例仍有广阔提升空间,年轻消费者对中餐文化的认同感也愈发强烈,这都有助于民族餐饮品牌的崛起。
 
  2.疫情冲击导致大批小微餐饮企业惨淡收场,大量的市场份额急需填补。作为刚需消费,餐饮市场巨大,外卖行业、线上餐饮、预制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,也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空间。
 
  3.连锁化和集中化将是餐饮行业风口。这说明,打造头部品牌的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,也意味着有充足的机会留给新品牌。
 
  关键的是:看你如何干!怎么干才干得好,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重新站稳脚跟?